从2014年至今,网约车市场纷纷攘攘,各公司都在努力在兼并重组、借势营销中占得新的市场份额。随着各地网约车细则的落定、各个巨头兼并重组的基本完成,“尘埃落定”成为 2016年网约车行业的关键词。
网约车细则“狂风中的温柔”: 部分条件放宽 有利于C2C共享经济发展
2016年12月21日,北京、上海和广州网约车新政同声落地。对比同年10月8日北上广深同日出台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。
北上广深相继出台了网约车管理细则,虽然容许了更多车辆踏入分享出行的门槛,但户籍与牌照的限制依旧,对各网约车平台以及司机与车辆的从业资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,各企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,其中不仅包括C2C模式网约车平台,还包括B2C模式网约车平台。
但是,互联网分析师刘伟认为,北上广的最终版本对进入车型有所放宽,对私家车进入网约车市场,特别是对紧凑型车辆进入网约车市场,放开了通道,这对于更广泛的私家车进入专车领域,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,具有积极意义。
北上广网约车新政放宽
2016年12月21日,北上广同一天公布了网约车细则,当时争议较大的“京沪籍人车”限制依旧不变,上海的新政将即日实施,北京的网约车细则将缓行5个月。但可以看到,细则在实施时间、轴距上放宽了要求。业内人士认为,这是细则对C2C分享经济的认可。
据笔者初步梳理,截至目前,至少有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杭州、厦门、成都、宁波、台州、嘉兴等10余个城市正式出台了网约车细则。各地对于驾驶员户籍、车辆号牌、车辆标准、车龄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则,其中只有北京、上海坚持“京籍京牌” “沪籍沪牌”,部分城市规定持当地居住证或暂住证也能申请。大多城市均对“车籍”作出限制性规定,要求是本地号牌。
上海市正式颁布《关于本市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》和《关于规范本市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实施意见》三个文件,于即日起正式实施。与征求意见稿相比,修改之处主要有:关于网约车,将车辆轴距条件放宽为“达到2600毫米以上”,且不再区分燃油车辆和新能源车辆;不再要求驾驶员“持有本市公安机关核发的”机动车驾驶证;对纳税和经营服务相关条款也做了适当放宽和调整。关于合乘车,对“人车绑定”的要求调整为以家庭为单位,合乘出行可分摊成本标准由平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确定。
而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消息,北京印发《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》中表示,北京将网约车轴距调整为不小于2650毫米(含新能源车),排量从原来的2.0L修改为1.8L;7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2.0升、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。而且《实施细则》规定在本市申请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》的驾驶员,应当是本市户籍,在本市申请办理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》的车辆,应当是本市车牌。
互联网分析师刘伟向笔者透露,细则对轴距的要求跟现在市面上出租车的轴距已经差不多了。比如,常见的出租车现代伊兰特轴距为2610毫米,而另一款常见的出租车型大众捷达轴距则仅有2604毫米。这个安排使得轴距较短的A级车型也可以进入网约车市场,直接跟出租车正面竞争,给消费者出行带来了更加多元的选择。
B2C模式专车也受新政波及
北上广深相继出台了网约车管理细则,虽然容许了更多车辆踏入分享出行的门槛,但户籍与牌照的限制依旧,对各网约车平台以及司机与车辆的从业资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,各企业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刘伟分析认为,轴距放宽意味着政府对网约车的定义是普惠便民的,而非高端出行服务;由于B2C网约车平台的司机是受平台直接雇佣,户籍的限制会产生劳动关系的突然改变。此外,采取自有车辆、雇佣司机的B2C模式,因为资产较重,因此抵抗风险能力减弱。
而且据笔者调查,包括C2C模式平台和B2C模式平台的各家网约车公司的驾驶员大多为外地户籍,按司机与租赁公司估计,占比在80%~90%,不少从业人员对于新政实施后的就业前景深表担忧。
笔者随机调查了北京市的几名网约车平台的专车司机,一位来自江西的李姓司机表示,自己就不是北京市户口,周边同事中也很普遍,可能多达80%,现在只能比较低调地接单。他还表示,公司在网约车新政方面,并未严格要求北京市户口的限制,并且在近期招募司机时,也并未卡死,依然有非北京户籍司机进入。
上海一位非沪籍网约车平台工作的司机告诉笔者,虽然新政规定网约车司机必须是沪籍,但公司安抚他们说,司机是受平台雇佣,以企业为主体参与运营,并非个人运营,不受户籍限制,只要有居住证就可以了。另一位司机也表示自己刚办了临时居住证,公司将组织其进行“营运资格证”考试。
一位投资行业人士认为,由于B2C网约车平台与C2C网约车平台不同,目前尚处发展期,市场占有率不高,精力和资源还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,京沪两地自然成为其战略重点。两地对平台订单量的贡献占比超过20%,这一比例至少是其他网约车平台的两三倍。由于这些平台对京沪高度依赖,两地新政正式实施,其业务将受到大幅影响。
近一段时间以来,不少B2C平台为了响应新政要求,在上海等地区的入门级专车已基本替换为帕萨特、凯美瑞等B级以上车型,轴距都在2700毫米以上,但此次实施细则的车型轴距准入门槛已下调至2600毫米。一位不愿具名的网约车企业人士认为,这一细则的放宽,令部分B2C网约车平台感受到了新政策的影响。新政征求意见稿一出台,部分B2C网约车平台就更新换代自己的车辆,将原有一批2700毫米以下的车辆淘汰掉,换成符合新政的车辆。这使得他们拥有的B级车辆优势不复存在,还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。
细则“宽容”共享经济
随着部分条件的放宽,在刘伟看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,网约车平台可以接入更多的私家车,更好的发挥分享经济的价值,有助于互联网+交通的创业发展。
北京、上海正式发布了网约车实施细则之后,滴滴方面回应称,相比之前的征求意见稿,在吸纳各方意见基础上,朝着更合理和宽松的方向做了修改。
业内人士表示,北京、上海新政细则没有采取一刀切地说网约车只能是高端车、商务车,或者说专车只能是贵车,出行可以有更加便宜的选择。可以看出,新政对于网约车平台的发展留下较大的空间,轻装上阵,而不必要以重资产的B2C方式经营网约车服务。
这使得网约车平台能有更多时间来适应新政要求,也有更多低排量车辆符合规定,在更加环保的同时可以继续为人们提供出行服务。
此外,专车新政不要求专车平台与司机之间建立劳动关系,比如北京、上海都提出可以是劳动协议,也可以是其他协议,只是说,如果签署其他协议时应当包含营运期间驾驶员的意外伤害保障条款。
一位不愿具名的道路运输协会人士向笔者表示,北上广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一线城市,对轴距排量的放宽、对分享经济的宽容是一个风向标,既落实了中央高层对网约车分享经济模式的认可,也代表了各地不断放开专车市场准入的趋势,目前各地的做法,确实沿袭了传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、适度发展出租汽车的大原则,明确提出要统筹、规范、有序发展网约车,同时还明确提出要鼓励传统巡游出租汽车企业转型,提供网约车服务。
刘伟表示总体上看,北上广的专车新政是支持私家车进入,支持以C2C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。虽然新政对网约车发展和共享经济释放,还存在不少限制,但从新政落地背后的逻辑不难看出,施政者实际上已经看到网约车发展才是方向,市民之间C2C出行资源共享才是方向,出租车行业改革不是简单地做互联网模式的出租车企业,而是鼓励传统出租车向网约车转型,向共享经济转型。
2017年是理性之年 网约车行业激荡向前
2017年网约车行业将会受到政策制约产生新变化,各家网约车公司除了依照政策进行自我变革之外,也开始提前转型,希望在这个市场的前后端产业链寻找新利益增长点。
本篇精选年度典型案例,从政策解析、兼并重组、公司转型等角度“速读”这一年,并预测2017年行业新趋势。
兼并重组:滴滴兼并优步中国 Uber退出中国市场
合并四个月后,Uber中国完成了“滴滴化”,而Uber在中国的征战正式成为历史。
2016年11月23日,优步中国的司机们便陆续接到短信,旧版本优步APP于11月27日全面停止在中国提供服务,为便于车主使用,原优步司机端已升级为“滴滴优步司机端”,滴滴、优步乘客发出的订单都可以收听。
2016年8月1日,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,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、业务、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。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标志着中国共享出行行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这使得补贴大战结束时间提前,提前降低专车市场的“虚火”,将专车市场引导向较为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。
2014年2月,Uber正式进入中国市场。彼时滴滴与快的激战正酣,次年2月,两者在情人节合并,组成滴滴出行,占领中国专车市场主导地位。当时,Uber凭借其三人城市团队的“开城”打法、新颖的营销手段和旷日持久的“补贴大战”,成功拉开口子,其在成都、广州、杭州和北京等地的订单量一度在Uber全球市场中排名达到前五。
但横向比较可以看出,虽然Uber早已进入中国市场,但水土不服、用户体验不佳、大量刷单等问题一致困扰着Uber。2015年5月初开始,Uber便在广州和成都遭受封查,而就在Uber准备低头与政府合作之时,滴滴快的又抢先一步,与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合作平台。
有了优步中国的帮助,滴滴在网约车市场所占份额将更加可观。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专车市场报告,滴滴专车以85.3%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,优步中国和易到用车分别以7.8%、3.3%位列第二、三位。滴滴、优步中国合并后,将占据93.1%的市场份额。
业界点评
极光数据研究院分析总监唐欣:
Uber此举会削弱Uber未来的增长潜力,影响估值。而且双方合并后市场趋于稳定,整个行业对补贴和烧钱的行动力也减弱。网约车的补贴也相继减少,直至停止充返活动,行业回归理性,补贴减少是必然。但从近期数据来看,这也导致了网约车市场中用户量和司机量的大量减少, 市场的本质容量才浮出水面。投资者和企业才发现,原来网约车市场比想象的规模要小,并没有那么火爆。
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:
Uber的失败来源于其内部“不接地气”所致。原因主要在于,不论是APP功能设置,还是专车服务,在用户体验上,优步中国均没有较大优势,其未能很好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与习惯。在互联网时代,用户体验为王,缺少对中国用户需求与习惯的把握,使Uber在中国的发展陷入困境。
公司转型:网约车新利益增点亟待寻找
随着政策的出台和公司兼并重组的基本完成,各家公司也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利益增长方向。包括滴滴、神州专车在内的公司,纷纷在为公司转型做铺垫。
近期,滴滴租车悄然上线。2016年12月27日,滴滴旗下租车业务已在北京、深圳两地正式上线。针对新用户,滴滴租车推出多种优惠活动,例如租两天以上八折优惠,新用户更有机会享受“免单”优惠。
据悉,滴滴租车将为京深用户提供经济型、商务型等多种车辆,价格因服务时间和地点的差异而不同。以经济型轿车为例,其在工作日(非法定节假日)的单日租金在75元到109元之间,节假日略高。现在,如果用户在滴滴租车选择在北京租两天经济型轿车,租金可全免。
而神州专车也在为汽车电商神州买卖车和神州汽车金融业务发力。
一方面,神州专车推出神州闪贷。公开资料显示,神州闪贷是神州优车2016年下半年新推出的一站式汽车金融服务平台,主要为客户提供包括二手车金融、汽车抵押借款在内的汽车消费信贷服务。据了解,“车主贷”业务门槛很低;其可贷额度最高可达车辆总估值的90%;车主无需押车,贷款、用车两不误;车主贷月息仅为0.49%;还款期限为1至3年不等,还款方式灵活、压力小。
而以神州专车为主体上市的神州优车近期也在发布定增,希望增发百亿元搅局汽车电商。据神州优车定增预案披露,截至2016年8月,神州买卖车已覆盖102个城市,预计未来三年门店数量将达到300~500家,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。
广证恒生分析师肖超:
神州优车“线上+线下4S”模式空间广阔。现有神州专车、神州买卖车、神州闪贷三大业务板块,涵盖汽车金融、网约车服务及二手车交易,关联企业神州租车主营租车服务,业务间在车辆资源、客户资源、渠道及品牌效应等领域具有强协同性。
互联网分析师葛甲:
车和专车的商业逻辑有很大的不同,租车没有强大的用户效益,也不是高频次使用产品,更侧重于服务。但租车行业的利益链没有很大的触动,B2C的租车价格并不便宜。若滴滴出行入局租车行业,利用自身的闲置资源增加车的流转速度,有可能会成为滴滴新的利益增长点。
极光数据分析总监唐欣:
不少投资人也发现,网约车市场不像之前所想的那么天马行空,行云流水。因此,企业也都在试图跳出专车圈子,尝试新的业务,试图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。目前来看,滴滴和神州专车寻找的新业务变数都很大,还需要时间观望。